一、閱讀文獻摘要(請先列出所閱讀的文章名稱):
(ㄧ)文章資料(參考文獻格式)
劉靜貞,〈依違於私情與公義之間:孟姜女故事流轉探析〉收在熊秉真主編,〈欲蓋彌彰 ̄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台北:漢學中心,2003),頁83-108
(二)摘要(本題最大重點)(限500字內)
《左傳》知禮拒絕路弔的杞梁之妻,民間傳講杞梁之妻,被寫入《列女傳・貞順傳》成為情真志堅,貞烈不悔的婦女楷模,之後被鋪陳成後人眼中萬里尋夫哭倒長城,敢與秦始皇暴政相抗的孟姜女。她的丈夫也從沙場上的齊將杞梁,成為築長城屈死邊塞的秦代儒生。
傳講者是否有意識知覺到各個時期歷史環境的變遷,他們對故事、人物的處理和接納,多少反映人們對於自我社會定位、人我關係、情感與情緒表達方式的想法與期待。解析故事中孟姜女怎麼安排她與丈夫的處境,描述他們夫妻私情得到社會認可公開同情,如何跟父母溝通尋夫的正當性挑戰棄父老離鄉的輿論,看待長城被哭垮之事,以及如何設定故事結局。
各時期、各地方的時勢、風俗關心重點不盡相同,因此劇情有異。但是所有的鋪陳其實都指向一條尋夫、殉夫的主軸。隨著故事發展,原本是公義,保衛邊塞築城之舉,為什麼會貶斥為秦始皇暴政,講故事的人跟聽故事的人在既有的情節裡又加上他們自己覺得受到感動,且相信也能感動別人的細節,加強這種褒揚夫妻私情故事的說服力,本文探討他們的心態和思想轉折。
關鍵字(限3-5個):
殉職、孟姜女、公禮、私情、時代背景
(三)請摘錄「最受啟發、認同、或不同意的文字段落」,並簡要說明原因(500字)。
雖然我們經由歷史發展的線索去辨明,要凝聚、維持一個團體,究竟是靠著可以節制個人關係發展的「禮」,還是能激發個人關係連結的「情」,但是回歸到當時社會情況,這意味夫妻的結合不是為何兩姓之好,他們的家庭生活不是各安己分、各盡己職以免已私害公的貴族式相處,而是互相扶持、相互依存的平民是交心。現在社會氣氛已經容許夫妻之間培養感情、發展與表達,夫妻的家人間還是得有情感上的依附,為謀生計的利益性共存共榮,所以「相見如賓、以禮制情」才是同居相處時的主要關係。
我非常不贊成古代的媒妁婚約、指腹為婚的婚約,因為全家族的利益關係產生出來的夫妻關係,或許你對先生的愛是濃烈是淡都要被旁人放大檢視,更慘的是一但死了丈夫還不能傷心欲絕,看在當時的社會禮俗上是一種情慾的抒發,古代人身上背負的禮節太多了,對於自我定位、人我關係、還有自我情感都要看這個社會對每個人的制約,然後要收斂自身的行為,真的好累好累!!上課有上到一個歷史多層次的概念,我們每個人眼中看到的歷史面向都會不一樣,何謂歷史思維?就是把發生過的事件重組然後添加自己的經驗、認知重新詮釋你認識的歷史事件,從孟姜女的故事來看待一個為了丈夫的死,悲痛到哭倒長城的故事,引發社會大眾對兒女私情的同情心,指責暴政的髮指。
二、延伸加分題:
「提問與思辨」:請配合單元一「傳統中國文化及其現代的變遷」,提出個人對單元主題的問題思考與想法。(300字為限)
支持傳統文化 :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社會規範將被保留下來,前人累積下來的智慧和經驗是一種珍貴的形式。雖然每個時代背景下都有屬於自己的器物沒有誰要被誰割捨掉,哪些事物會被強行的留下。
反對傳統的立場:新的時代由我們開創屬於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反對傳統不代表就是不認同舊有的文化結晶,而是要想出解決辦法。
以上是我參與4/11號的思辯主題後得到的正反方不同看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