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筆記 (49)
- Sep 14 Fri 2018 05:26
設計史 預鑄和量尺對工業設計影響報告
- Sep 14 Fri 2018 04:21
社會關懷實作(2)___養生村立體書心得
- Sep 14 Fri 2018 04:19
社會關懷實作(1)___養生村立體書心得
- Sep 14 Fri 2018 04:17
長庚大學「服務學習」學生學習成效問卷
敬愛的伙伴好: 長庚大學為使服務學習深化紮根,希望伙伴們透過服務學習培養軟實力,並建立服務利他的人生觀。 |
- Sep 14 Fri 2018 04:07
故事: (冬) 這是一個動盪的城鎮,關於你我的故事。
- Sep 14 Fri 2018 03:53
選擇與思辯題目: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第二章獎金
這本書的作者邁可˙桑德爾,是哈佛大學教授,也是世界級的學者,開了一門公開講座傳授正義,現今有太多東西可以做交易了,市場貸給我們富裕的生活,然而我們正在付出巨大的代價。《錢買不到的東西》其實延續了他在《正義》中提到的許多問題。市場價值Vs社會價值。當市場價值以貨幣衡量事物價格,影響到社會價值時,即違背道德倫理時,會造成腐化現象。
- Sep 14 Fri 2018 03:50
選擇與思辯期末個人報告 焦點議題:御宅族的歷史流與經濟面
- 背景說明: 因為宅化而產出的宅經濟
(一)宅經濟的定義
高科技產業與現代都市化固然為人類社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 卻也造成有機共同體瓦解、人際疏離冷漠。當外在環境日趨險惡,我們心中遇有一股回歸內在的原動力,我們渴望尋找一個安全的殼或城堡來保護自己,以使我們不致再受不可預知的外在世界所擺佈(楊麗君譯,1992)。人們企圖以冷漠的態度面對外在高度匿名性的社會,Simmel, G.(1971)認為都市生活的匿名性助長了個人的自由。而Faith Popcorn女士在<爆米花報告>中也預測,未來將出現一群「繭居族」新人類,由於對外在世界不安的恐懼,寧願留在家中。因此生產者必須開創有別於傳統的消費模式,以滲透到繭居族的堡壘中。繭居族所衍生的的概念,影響了當今「宅經濟」的現象。宅經濟源自於日本「御宅族」一詞,御宅族意旨「宅男」、「宅女」假日減少看電影、出門消費次數,整天窩在家裡進行看DVD、玩線上遊戲、看漫畫、逛網路拍賣平台等「平價娛樂」(RIT新聞辭典,2009),最後演變成在家進行消費活動的普遍行為,讓相關產業在經濟蕭條中,還能逆勢成長,這些產業引發的商機以及現象,被稱為「宅經濟」。由於現今網路科技發達,宅經濟不再隸屬於宅男、宅女的專利,有越來越多的人基於方便、快速、簡單等因素,選擇在家利用網路進行消費活動,宅經濟儼然已成為全民的新生活運動。本研究所界定的宅經濟係指透過購物網站、網路拍賣及團購等方式進行消費行為的現象。
- Sep 14 Fri 2018 03:49
思辨活動1:拼圖學習自評表
- Sep 14 Fri 2018 03:45
溝通與表達期末報告— 辦一個能促進大一新生交流的活動
- Sep 14 Fri 2018 03:36
個人價值觀與傳統生活型態: 以我阿嬤生長經驗為範本之研究
(一)報告動機
在畢業前夕我幸運的修到這門「文化與歷史思維」,本人大學四年主修工業設計,很少接觸人文方面的文章寫作和思維訓練,這門課算是歷史課的突變版,這系列的講課讓我們用不同以往國高中上歷史課的方式來上,老師用歷史上發生的事件來引導同學認識當時世界發生的變遷,上課分享很多影片、還有自己做的講義來輔助這門課,就是要讓大家能多多接觸純文學思維,不同以往習慣的科學邏輯判斷的文章;小組討論逼迫自己思辨議題能力。確實讓我經歷了用多元的角度切入歷史點。
- Sep 14 Fri 2018 03:34
網路加分題二 流離記憶 讀後心得
在兩岸還沒開通的年代,外省老兵來台,之後就久久沒有回去了,就算回到了日夜思念的老家故居,但是也已人事已非,昔日的舊景成了陌生的城鎮,夢裡見了的家鄉也不是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可謂昔日的兒時記趣變成莫大的悲哀,舊夢破碎。
這是一本令人看完心會很沉重的私密家書,集結了很多人對他們想要思念的對象,寄予了久久不能忘懷的感謝、思念,像是寫給天國的母親,家鄉霍亂流行母親部幸感染,家裡經濟也不好看不了醫生,一陣子後就歸天了。然後孩子寫給母親的信中指出娘在世做的種種義行,都是孩兒的護身符。在困難挫折的時候粽會想起母親的教誨和愛心。之後寫出現在的他生活過得很自得,經濟平穩,家庭和樂。跟前面的文章有了比對,母親在的年代是動亂疾病的時代,相比下現代人生在沒有戰爭的時代,能有較好的經濟條件去過更好的生活,想要孝敬母親的機會卻失去了,看了鼻酸不已,遺失了找回家路的地址那就寫一封信件寄去給天國吧。
- Sep 14 Fri 2018 03:31
「文化與歷史思維」主題式作業:學思筆記二(小論文A) (閱讀摘要暨提問與思辨)
- Allan Bloom對1960年代的青年反文化運動多有評論,他對大學教育功能之衰微也有所批評,請問:
- 他是怎麼說的?他如此主張之原因為何?
- 我的學術工作是我的政治激進主義的延伸。」
- (社會)階級等等去建構出他們自身的價值,紛紛跳出來學運,希望帶動社會風氣。這個時候Allan Bloom身為加州柏克萊兒學運的領袖和美國農會的激進份子,看不慣這些主流文化價值跳出來講話了,他們(某些團體文化)自以為自身文化高級優秀,正所謂高大上,便能鳥瞰其他文化,處處針對這些其他團體、條件不合主流文化,並且歧視。
- 青年反文化運動揭櫫的目標之一是正義,促使1980年代多元文化的興起,但鄭培凱的論文(〈多元文化真難〉,收在閱讀文本中)對多元文化之實踐的論點是什麼?
先來說說為何會出現【政治正確主義】這個名詞,以下是六點原則:
1.反歐美中心2.反種族歧視3.反菁英沙文主義4.反階級不公5. 反性別6.反白人中心。在二次世界戰爭之後,歐美國家之所以能影響世界局勢,掌控其他區域國家集結大家力量,他就是那個大權,成為霸主,很大要歸功於西方國家五百年來文化復興、法國大革命、地理大發現、宗教革命這些深深影響著當時的科技跟革新未來。除了老美和蘇聯兩大系統的戰爭外,新世界局勢出現了,第三世界的行成。有一群青年興起反文化運動,這股旋風就像是不能抵擋的趨勢般,社會上的主流文化越是想要與之抵抗、禁止,這股勢力就像影子開始附著在人民的思想中,他們選了精神領袖開始策劃反國家霸權,當時整個社會經歷共產黨歷任,他們是資本主義者不重視社會正義,他們的價值觀中沒有扶持弱勢團體的社會福利存在,讓這群青年跟政府吵得更兇了。直到1980年代這股旋風吹到中國吹到香港,被帶到顛峰,這是全球趨勢。也因為這群全球青年知道他們要替社會爭取正義,要推翻對白人文化造成的洗腦,就是高大上的非正確定義他們開出口號:反階級、反種族歧視、反性別歧視。也因為他們敢到處去遊行、讓這些不一樣的想法深刻的刻畫在我們的歷史上,這重要的一年,也讓現在的新世代比較能包含多元文化。
- Sep 14 Fri 2018 03:31
「文化與歷史思維」主題式作業:學思筆記一 (閱讀摘要暨提問與思辨)
- Sep 14 Fri 2018 03:28
歌劇與歌劇院:個人書面報告(1) 華格納《尼貝龍的指環》
- Sep 14 Fri 2018 03:27
小標: 莫札特用黑暗光明面架構的魔笛
- Sep 14 Fri 2018 03:24
投資者立場及觀點從報告 題目:比較google和yahoo分析未來是否要投資